網站地圖 核心服務 幫助中心 熱線:0315-5918590
2024-12
耐材之窗耐火原料指數
綜合指數
  • 綜合指數:203.62
  • 上月:202.42
  • 環(huán)比: +0.59%
  • 去年同期:190.94
  • 同比: +6.64%
產品指數
  • 鋁礬土:175.00 上月:175.00 環(huán)比: 0.00% 去年同期:159.00 同比: +12.00%
  • 碳化硅:98.00 上月:98.00 環(huán)比: 0.00% 去年同期:107.00 同比: -35.00%
  • 鱗片石墨:103.00 上月:103.00 環(huán)比: 0.00% 去年同期:123.00 同比: -43.00%
  • 燒結鎂砂:208.00 上月:208.00 環(huán)比: 0.00% 去年同期:204.00 同比: -9.00%
  • 普通電熔鎂砂:138.00 上月:138.00 環(huán)比: 0.00% 去年同期:129.00 同比: 0.00%
  • 棕剛玉:140.00 上月:140.00 環(huán)比: 0.00% 去年同期:127.00 同比: +5.00%
  • 白剛玉:141.00 上月:145.00 環(huán)比: 0.00% 去年同期:95.00 同比: +49.00%
  • 棕剛玉:140.00 上月:140.00 環(huán)比: 0.00% 去年同期:127.00 同比: +5.00%
當前位置:耐材之窗 > 綜合經濟 >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之惑 “三難”阻礙前進道路

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之惑 “三難”阻礙前進道路

用手機查看
發(fā)布時間:2007-03-20
當2007年開啟之時,連續(xù)四年維持10%以上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在眾多專家學者眼里喜中帶憂。 2006年全國單位能耗下降不如預期,污染物排放量上升,同時投資增長仍然偏快,經濟增長方式粗放,我國還沒有完全轉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協(xié)調、難循環(huán)、低效率”的粗放式經濟增長方式。 以“邁向新增長方式的中國”為主題的2007中國發(fā)展高層論壇上,中國如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被各方反復提及。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存在三難 20世紀90年代,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就提出了“積極推進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十幾年過去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依然是中國發(fā)展的重要議題。 全國政協(xié)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發(fā)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陳清泰出席論壇時,直陳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三大難點: 第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需要經濟驅動力。離開市場機制,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幾乎是不可能。 第二,政府在保持經濟增長速度和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兩者之間面臨艱難的選擇。進入新世紀,中國發(fā)達地區(qū)土地資源稀缺、能源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水和礦產資源稅費上調、勞動力成本上升、國際收支失衡、環(huán)境成本內部化等壓力都在迅速增長,依賴要素低成本、靠拼資源、拼勞力、無視環(huán)境的發(fā)展模式已無法繼續(xù),逼迫企業(yè)走自主創(chuàng)新道路的客觀條件正在形成。但傳統(tǒng)增長方式有很大的慣性,由于地方和企業(yè)對傳統(tǒng)增長方式的依賴性很強,轉變增長方式要支付巨大的短期代價,另一方面,政府又傾向于維持較快的經濟增長,以緩解近期的矛盾。政府通過掌握的資源配置權,對要素價格的控制和較松馳的環(huán)境監(jiān)管,把生產要素升值和資源環(huán)境的壓力隔離在政府層面,沒有充分地轉變?yōu)閮r格信號和更加嚴格的環(huán)境執(zhí)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經濟驅動力難以形成。 第三,政府集改革對象和改革推動者兩種角色于一身,令政府自身改革十分艱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但是政府主導經濟增長的狀況卻沒有根本變化,這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主要的體制性障礙。 國家發(fā)改委主任馬凱認為,造成中國經濟發(fā)展出現的喜中帶“憂”狀況主要有三個原因:一、中國正處在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加速的歷史階段,造成資源需求總量和消費強度在較長時間保持較高的水平;二、轉型性原因,世界產業(yè)結構格局中,中國雖然經濟總量已經很大,但仍處在經濟結構的低端產業(yè),一些高耗能、高消耗資源性產品轉移到中國,加大了資源消耗;三、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粗放。 拉動消費、加快發(fā)展服務業(yè)是關鍵 在摩根士丹利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看來,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有些失衡,他表示對中國過分依賴于貿易出口及固定資產投資的經濟增長模式令人擔憂?!肮潭ㄙY產投資和出口差不多占到2006年中國GDP的80%,這是不可持續(xù)和不平衡的。2007年年初的趨勢不容樂觀,2月出口比同期上升了51.7%,也沒有看出放慢的跡象,如果投資速度這樣繼續(xù)下去,中國經濟將加劇產能過剩,最終導致通貨緊縮,這樣的出口增速也會面臨貿易大國的保護主義風險。” 史蒂芬·羅奇認為,中國需要從出口和投資推動經濟增長轉移至通過個人消費來推動經濟增長,這樣才能保證經濟的可持續(xù)增長。 “雖然中國的國民儲蓄率接近50%,但蓋洛普的調查表明,中國的消費者對自己的儲蓄額極不滿意。原因在于在從國有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中,新的保障制度尚未健全,就業(yè)和收入的不安全感、不斷擴大的收入差距已成為中國人的心病,這就大大刺激了‘預防性’儲蓄。在中國建立安全網和發(fā)掘新的就業(yè)渠道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之前,對儲蓄的不滿意度仍會非常高。僅這一點,就會使中國難以實現向以消費者為主導的增長模式的轉變。” 羅奇建議,中國還需要尋找一些擴大就業(yè)的措施,特別是在服務業(yè)領域擴大就業(yè)。 馬凱表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主要途徑是要優(yōu)化經濟結構,特別要加大加快服務業(yè)的發(fā)展,到2010年,中國要使服務業(yè)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至少提高3個百分點。他透露,最近國務院剛剛通過了關于十一五期間支持促進第三產業(yè)服務業(yè)發(fā)展的指導性意見,這份文件即將出臺。 應加快政府職能轉變 在談到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滯后,參會方均提到這與政府自身管理方面缺位、越位有關。政府職能應加快轉變。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主任白重恩認為,簡單地做出中國投資過度的結論可能不合適,因為中國在全要素生產率和勞動力增長推動下,年總資本回報率仍舊保持在10%的穩(wěn)定水平?!瓣P鍵在于中國的第三產業(yè)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偏低,政府要減少對投資的主導、減少干預服務業(yè),營造良好的法律環(huán)境,這樣才能達到比較好的經濟結構?!? 亞洲開發(fā)銀行駐中國代表處副代表湯敏說:“經濟增長方式如何轉變已經討論了十幾年,為什么老轉不過來呢?大家看得很清楚,因為是政府的職能沒轉過來。” 湯敏建議,中國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應增加共享程度,防止陷入福利國家的陷阱。政府要把重點放在缺位上,而不是越位,把該做的事做好,如重點放在初次分配、創(chuàng)造就業(yè),以人為本,工作重點放在貧困者身上或者低收入者身上,并把減少貧困人群支出和增加收入放在同樣的地位。 馬凱也認為,深化體制改革是轉變增長方式的根本保障。要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減少行政審批,為市場發(fā)揮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創(chuàng)造競爭有序的市場環(huán)境。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對中國來說是一個過程,我想在目前的情況下,中國政府需要做的事情恐怕更多一點。”陳清泰強調說。
信息來源:(中國經濟時報)采編:江振環(huán)
上一篇: 中國對外資吸引力依然存在 下一篇: 企業(yè)所得稅法3月19日正式公布
銀耐聯
耐材之窗
主辦單位:
協(xié)辦單位:
信 息 站:
東北信息站 華北信息站 華東信息站 中南信息站 西北信息站 西南信息站
版權所有: 唐山銀耐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電子郵件:66060043@qq.com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