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認為,如美國零售業(yè)受房產市場疲軟和金融市場動蕩影響,07年一季度可能減少對中國消費品訂單
盡管對美國次級債危機的擴散效應有所擔心,但高盛22日發(fā)表的一份評估美國經濟放緩對中國影響的報告認為,目前中美之間經濟發(fā)展業(yè)已脫鉤,中國在持有次級債方面的直接損失可能較小。
并且,該報告認為,若因美國次級債危機等因素導致中國的外需放緩,這反而有助于中國緩解國內的緊縮政策預期,降低引發(fā)更果斷調控措施的風險。
中國經濟放緩可能性不大
在這份報告中,高盛經濟學家梁紅和喬虹認為,從經濟發(fā)展速度、貨幣政策動向和匯率走勢三者聯合的經驗表現看,在美國經濟走軟之際,中國經濟完全有理由出現背離美國經濟的走勢。
雖然美國經濟的放緩可能導致中國經濟增長減速,但報告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嚴重放緩的可能性不大。只要美國經濟不陷入衰退,中國經濟的增長率就可能穩(wěn)定在10%或更高的水平。
如果作較悲觀估計,當美國經濟出現硬著陸,且到2008年第四季度時實際GDP增長率降至零水平時,該報告預計,到2008年四季度,中國整體的經濟增速仍將保持在9.5%左右。
就次級債的直接影響看,報告認為,同中國所持的外匯儲備相比,中國持有的非機構按揭擔保證券(MBS)是微不足道的。在嚴格的資本賬戶管理下,如果全球股市進一步走軟,中國金融狀況可能僅會出現程度有限的收縮。
消費品訂單可能受沖擊
由于中國對向美國出口的依賴性較強,中國經濟受美國國內經濟態(tài)勢的影響較大。2001年美國高科技泡沫破裂后,中國實際出口增長率隨之銳減了幾乎30個百分點。
不過,兩位經濟學家分析說,當時國內需求正處于周期性非常疲軟的階段,現在中國經濟則處于周期性強勢。中國現在的出口遠比那時要多元化。
由于本次次級債危機的影響很可能通過負財富效應在美國的消費品上表現出來,報告認為,如果圣誕節(jié)期間的零售額受到房地產市場疲軟和未來幾個月金融市場動蕩的影響,對中國消費品的訂單進一步收縮最早可能在2008年第一季度顯現。紡織品、服裝、鞋類和電子消費品等消費相關產品所受沖擊較大。
2007年第二季度,中國的GDP增速達到了11.5%,7月CPI數據達到了5.6%,偏快的經濟環(huán)境下,市場對緊縮政策預期強烈。
兩位經濟學家分析認為,美國和其他地區(qū)經濟增長的放緩則可能有助于減輕中國的通脹壓力,并促使決策者更加重視保持國內需求水平的必要性。
如果美國經濟持續(xù)疲軟,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也有可能會更加傾向于謹慎的立場。在必要的情況下,穩(wěn)健的財政狀況為中國采取逆周期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目前,高盛仍維持對中國2007年和2008年GDP增長12.3%和10.9%的預測。
信息來源:(第一財經日報)采編:信息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