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的升幅已“破七”,兌換美元達到6.9920比1,這標志人民幣匯率“奔6”時代結束和“奔5”時代的開始。從2005年7月21日中國宣布匯改時的8.2765算起,在2年8個月中,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已經連破8和7兩個整數關口,累計升幅達到15.52%;僅在今年不到4個月,匯率升幅就達到4.27%。應當看到,升值顯示中國經濟日益做大做強的態(tài)勢,從一個重要側面表明中國在全球經濟中日益上升的地位和巨大影響。
但是,人民幣如此升值也給中國經濟的運行發(fā)展帶來巨大的負面效應。在新近舉行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聯(lián)合發(fā)展委員會會議上,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李勇呼吁,世行和IMF應敦促發(fā)達國家實施負責任的貨幣和匯率政策,消除金融危機。這表明中國政府一改人民幣匯率問題上長期的守勢,通過間接表達對美國放任“弱勢美元”的不滿,顯示更積極地掌握國際貨幣體系的話語權,從外部努力消除愈來愈強烈的人民幣升值預期的負面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人民幣的升值,造成國家外匯儲備的巨額損失。目前國家外匯儲備已經超過1.68萬億美元,由于外匯儲備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因此人民幣的大幅升值與美元的大幅貶值使國家的外匯儲備損失巨大。美元匯率的逐級走低與美元利率的不斷降低成為雙面殺手,不但導致中國艱辛發(fā)展累積的外匯儲備大量流失,且美元由“寵兒”變?yōu)椤皸墐骸?,民眾對美元都避之不及,老百姓包括港澳同胞紛紛拋售美元及與之掛鉤的港幣,改持人民幣,使得全社會的美元資產日益向國家集中。專家測算,今年以來因人民幣升值所造成的外匯儲備損失,相當于每個月白白流失四艘航母,長期延續(xù)這種局面,后果十分嚴重。
同時,人民幣的持續(xù)升值造成了國際游資的巨大套利空間。人民幣這種緩慢、持續(xù)升值的方式,成為近年來世界范圍內的最強幣種,導致國際游資蜂擁而至,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中國來博取匯差。目前港幣的利率接近于零,而人民幣的年利率為4.14%,而且有著年升值10%以上的預期,以至人民幣在香港成了最搶手的貨幣,只要通過各種途徑將其換成人民幣存入內地,就可獲得約12—15%的年收益,這就使得各種套利活動空前活躍,進一步加劇內地已十分嚴重的流動性過剩問題。近些年中國大陸的房價、股價與物價暴漲,與這種套利活動不無關系。
此外,人民幣升值又成了進一步升值的更大壓力。由于人民幣升值既無時間的限制也無幅度限制,是以國外各種金融力量都抱有無限的聯(lián)想空間。在人民幣連續(xù)升幅的情況下,當初引發(fā)中美貿易逆差問題不單沒有任何改觀,相反,由于人民幣對歐元和日元的實際匯率呈現貶值狀態(tài),因而西方國家正日益出現聯(lián)手壓人民幣以更大幅度和更快速度升值的趨勢。中國匯改兩年多來,匯改的國際環(huán)境非但沒有改善,反而在持續(xù)惡化,這無疑成為中國經濟發(fā)展中一個需要引起高度關注的重大隱患。
中國自身的成本優(yōu)勢與發(fā)展優(yōu)勢,因人民幣升值而受到削弱。人民幣升值、所得稅率改革、出口退稅制度的改變以及商業(yè)成本的大幅提高,以及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等一系列因素的出現,使中國的出口企業(yè)面臨日益嚴峻的經濟環(huán)境,也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導致了中國經濟的成本優(yōu)勢、后發(fā)優(yōu)勢與成長優(yōu)勢在逐步喪失,沿海地區(qū)外貿企業(yè)在成批倒閉,外商企業(yè)惡性抽逃資金,國際生產基地向外轉移等等,正是這種綜合優(yōu)勢逐步喪失的現實表現。倘不能盡快地采取有效措施,很有可能導致中國經濟全面下滑乃至未來經濟發(fā)展出現長久和深刻的重大隱患。
應該清醒地看到,當前國家的宏觀決策處于進退維谷的艱難選擇中。人民幣升值已成為中國經濟運行與發(fā)展中的一個較大變數與變數,使得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處于兩難選擇甚至多難選擇,尤其還要面對日益嚴重的物價上漲。改變負利率的局面要求提高利率,但在美元降息與人民幣加息必然導致人民幣魅力大增,促使更多的國際游資進入中國,進而大幅推高中國資產價格的基礎上,全面推升整個社會的價格水準。還會引發(fā)生產領域與消費領域的連鎖反應,導致匯率提高本身所具有的抑制通脹功能局部甚至全部失效。加以國內外惡劣的經濟環(huán)境,必然會給整個國民經濟帶來巨大沖擊,甚至在一定程度和范圍內引發(fā)全局性的系統(tǒng)風險。
當前世界各主要貨幣都逐漸實行浮動匯率制,并體現出沒有預想到的穩(wěn)定和活力。隨著各國資本市場的不斷開放與金融全球化的演進,現有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非均衡性也越來越明顯。這就給許多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同時帶來機遇和風險。在眾多新興市場國家的發(fā)展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受到本幣升值的困擾。其中不僅源于自身生產率與對外貿易的迅速增長,更在于多了個“弱勢美元”的因素。
從2002年1月到今年3月,美元兌所有貨幣實際匯率(指數)下降了24.5%,其中兌主要貨幣實際匯率降幅更高達32.3%。美國政府雖口頭上說要堅持強勢美元政策,但似乎更希望美元貶值,實際上也沒有采取任何措施阻止美元貶值。
自去年美國爆發(fā)次貸危機以來,美元的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便一路下泄,美國縱容弱勢美元的傾向更為肆無忌憚,其過度貶值明顯為促使人民幣升值提速。在實體經濟“衰退”跡象尚未真正顯現時,美元這種預先超調實在令人質疑。事實上,是美國通過壓低境外持有美元資產的價值,間接輸出了次貸危機的成本。同時,美國通過貶值能促進出口、防止經濟下滑,由于許多新興國家需維持在美的市場份額,弱美元也沒有給美國帶來明顯的進口價格上漲壓力。而次貸危機為美元貶值提供了一個非常規(guī)的藉口,雖然長期來看可能對美國經濟是一把“雙刃劍”,但短期內似乎令美國人很滿意。
在弱勢美元的背后,實為延續(xù)“以鄰為壑”的重商主義傳統(tǒng),明顯加劇國際貨幣體系的動蕩,推高能源及其他初級產品價格上漲,從而引發(fā)全球流動性泛濫和通貨膨脹上升,促使國際熱錢流向新興市場并打擊其金融穩(wěn)定。
毫無疑問,面對“弱勢美元”劇烈沖擊,單靠國內政策已難以真正解決。只有主動出擊,促使美國收斂放任美元貶值的行為,在匯率上擔負應有的國際責任,才能有效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并在國際金融博弈中提高自身的地位,改變長期被動的局面。
為此,在對外金融戰(zhàn)略上,避免過于劇烈的升值勢頭,美元的加速貶值,使許多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都同樣受到傷害。由于歐元兌美元持續(xù)升值,2008年的歐元區(qū)貨物和服務出口增速呈大幅下降趨勢;與中國類似,擁有大量美元儲備的亞洲新興市場國家,也都成為被美元貶值挾持的“人質”,陷入解決內部通脹、美元資產縮水與本幣升值的多重困境。
歷史表明,區(qū)域性金融一體化是避免升值預期帶來外部沖擊的重要機制。在亞洲國家利益協(xié)調過程中,通過積極加快亞洲金融合作和貨幣合作、外匯儲備管理合作,來平滑美元貶值的沖擊,也是規(guī)避金融與貨幣危機的戰(zhàn)略性的選擇。為此,積極與各國一起敦促美國適當干預改變“弱勢美元”局面,俾以防止把全球經濟拉入泥潭,才能推動世界經濟的平衡發(fā)展。
信息來源:(中國評論新聞網)采編:信息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