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的結構特征;對外貿易依存度對中國金融穩(wěn)定性的影響;增強高對外貿易依存度環(huán)境下金融體系穩(wěn)定性的主要措施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對外貿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由于對外貿易流量同時形成了與之相對應的金融流量,因而在貿易與金融之間形成了相互影響和作用的渠道。中國持續(xù)走高的對外貿易依存度、貿易順差與中國金融體系的穩(wěn)定性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影響途徑及相互關系,在當前我們積極推進中國與東盟貿易合作中值得關注的重要課題。
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的結構特征
當前,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貿易差額具有如下的基本結構特征:
對外貿易依存度、貿易差額。隨著融入經濟全球化程度不斷加深,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對外貿易進入了迅猛發(fā)展的時期:對外貿易規(guī)模迅速擴大,2004年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在全球貿易排位中升至第三;對外貿易依存度快速上升,2003年超過50%,2005達到了63.6%,數值之高及上升速度之快世所罕見;對外貿易連續(xù)保持大幅順差,近年來每年都在200億美元以上,2005更是驟升至1020億美元。
對外貿易依存度、貿易差額與外國直接投資。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發(fā)展水平和經濟形勢的變化,外國直接投資源源不斷流入中國。隨著外國直接投資增加,外商投資企業(yè)成為了中國對外貿易發(fā)展的重要動力。從貿易規(guī)模來看,外商投資企業(yè)進出口額在1998年-2005年間增長了4.3倍,2005年已占到中國對外開放貿易總額的58.5%;相應地,外商投資企業(yè)的貿易依存度大幅提高,從1998年的15.5%迅速攀升至2005年的37.2%;外商投資企業(yè)對中國貿易順差的貢獻也越來越大,特別是2001年以后,外商投資企業(yè)貿易順差已占到中國全部貿易順差的30%以上,2005年更高達55.6%。
這些數據表明,外國在華直接投資具有顯著的外向型特征,外國直接投資持續(xù)增長所形成的進出口貿易張力在中國對外貿易的以展中正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大幅推高了中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和貿易順差。
對外貿易依存度對中國金融穩(wěn)定性的影響
中國持續(xù)增高的貿易依存、特別是持續(xù)擴大的貿易順差還伴隨著主要由外國直接投資順差所導致的資本與金融項目順差,由此形成了中國國際收支的"雙順差"。在對外貿易依存度不斷攀升及存在巨額貿易順差從而儲蓄-投資缺口為正的情況下,盡管外國直接投資仍在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但實際上,從總量來看,經常項目順差意味著中國不但未能利用外國儲蓄資源,反而還在向國外特別是向美國輸出國內儲蓄資源;而且即使外國直接投資也是由國內的剩余儲蓄提供融資。
在經常項目順差的條件下,之所以要引入純粹金融意義而非實物意義的外國直接投資,其根本原因是為了解決國內金融部門的效率低下問題。但是,在對外貿易依存度不斷攀升的情況下,持續(xù)擴大的貿易順差和外國直接投資順差所導致的國際收支"雙順差"的外部失等失衡,反過來也會進一步加劇和放大國內金融體系存在的扭曲與問題,對國內金融體系造成嚴重沖擊,給中國金融體系的穩(wěn)定帶來更大的壓力和更加嚴峻的挑戰(zhàn)。
第一,對宏觀經濟穩(wěn)定造成壓力,進而影響金融體系的穩(wěn)定性。在經濟增長過于依賴外需、經常項目順差和資本與金融項目順差并存的情況下,為保持人民幣匯率穩(wěn)定,外匯占款下的人民幣投放量被動增加,市場潛在通脹壓力趨大,給經濟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帶來隱患。為緩解基礎貨幣的過快增長,央行主要通過發(fā)行中央銀行票據來對沖銀行體系的過度流動性。
據統(tǒng)計,2005年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凈回籠基礎貨幣13848億元,到2006年6月末,中央銀行票據余額為29100億元。這種對沖在短期內具有一定效果,但在長期中卻要付出沉重代價。如果央么支付的利率高于其外匯儲備收益率,將會惡化央行的財務平衡表和資產負債表,形成準財政赤字;而政府強制商業(yè)銀行以低于市場利率購買央行票據,則會導致商業(yè)銀行財務平衡表和資產負債表的惡化。
實際操作中,央行票據的利率遠遠低于市場利率,這實際上是將原由央行承擔的部分對沖財務風險轉嫁給了商業(yè)銀行,并且還會制約商業(yè)銀行的盈利能力,加大商業(yè)銀行的運營風險。此外,對沖操作還會引起市場利率上揚,刺激資歷本的進一步流入。因而從長期來看,對沖操作的可持續(xù)性令人懷疑,中央銀行實行獨立貨幣政策的困難會越來越大。
第二,加劇金融體系的風險積累。貿易順差和外國直接投資大量流入所導致的流動性過剩為銀行信貸擴張?zhí)峁┝速Y金條件。在消費與投資關系失衡和金融系統(tǒng)存在扭曲的環(huán)境下,過剩的流動性全加大銀行實行風險經營的可能性,造成借貸過度和投資過度增長,從而進一步惡化投資消費的比例關系,加劇產能過剩、通貨緊縮風險,進而導致企業(yè)利潤下降,造成企業(yè)償困難和銀行不良資產增加;此外,大量的銀行資金還會通過各種途徑進入高風險的資產部門,催生和加劇資產泡沫,最終可能引發(fā)"過度借貸綜合癥"。
更嚴重的是,持續(xù)的貿易順差和外國直接投資流入導致的人民幣升值預期,還會吸引國際游資的大量流入。據統(tǒng)計,2005年末短期外債余額達到1546.1億美元,比2004年末增加329.4億美元,占全部外債余額的55.6%,高于國際公認的40%的警戒線。近年來,外國投資進入中國資產部門的越來越多,波動的放大作用效應顯現。由于短期資本流動的易變性,一旦遭受不利沖擊或資本流向發(fā)生逆轉,將會對金融系統(tǒng)造成巨大沖擊并可能導致嚴重后果。
第三,加大外匯儲備的經營風險。作為世界第一大直接投資引資國,中國引進的外國直接投資累計已達6000多億美元。由于持續(xù)的貿易順差和外國直接投資流入,截至2006年底,中國的外匯儲備余額已超過1萬億美元。而這種外匯儲備大幅增長的背后是:一方面,中國不能用自己的儲蓄為國內投資融資,卻在大規(guī)模輸出資本為外國特別是美國彌補投資-儲蓄缺口;另一方面,中國在用高收益的本國股權資歷產交換低收益的外國主要是美國債權資產。
這種國際收支格局伴隨著巨大的外匯儲備經營風險;一方面是巨額的投資收益損失。據統(tǒng)計,外國在華直接投資年收益率超過10%,而中國外匯儲備的年收益率只有3.5%左右,兩者相差7個百分點,中國外匯儲備購買美國國庫券,僅此一項就相當于中國每年給美國提供高達數億美元的補貼;另一方面是外匯儲備價值縮水風險。隨著人民幣幣值相對于美元不斷走強,中國持有的美元外匯資產也在不斷縮水。近年來美國經常項目赤字持續(xù)上升,美元大幅敗值從而導致中國外匯資產大幅縮水的風險值得高度關注。
增強對外貿易依存度環(huán)境下金融體系穩(wěn)定性的主要措施
正在崛起的中國,隨著對外貿易依存度不斷提高、貿易順差不斷積累,對世界經濟的影響顯著增強,外部環(huán)境變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進一步加深,中國金融體系受到外部沖擊的風險也進一步加大。為此,必須采取切實有力的措施來防范和減少持續(xù)增高的對外貿易依存度與貿易順差及其背后所反映出的金融壓抑與扭曲的不利影響,以保持中國金融體系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和國民經濟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1,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的方針,加快落實擴大內需的各項政策,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收入分配關系,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改善居民收入預期,調整投資和消費關系,逐步提高消費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形成消費和投資增長對經濟的雙重拉動,實現向以內需為主導,內外需并重的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
2、積極推進國內的金融深化和金融發(fā)展,建立完善、高效的金融基礎設施:建立發(fā)達的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逐步把以間接融資歷為主的金融體系改變成為以直接融資為主的金融體系,提高國內金融體系的效率;穩(wěn)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進一步增強匯率彈性,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穩(wěn)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縮小國內外金融市場條件之間的差距;建立、健全金融風險預警系統(tǒng)、風險化解機制和金融危機管理體系,確保金融體系穩(wěn)健、高效運行。
3,調整"獎出限入",鼓勵出口導向的外貿優(yōu)惠政策,通過擴大進口與市場開放,緩解經常項目貿易順差增長;同時也要調整外資優(yōu)惠政策,對內、外資實行國民待遇,促進公平競爭。特別是要注意提高利用外資質量,規(guī)范招商引資行為,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地方政府為引入外資而惡性競爭。
4、積極、慎重地推進"走出去"戰(zhàn)略,鼓勵和支持境外投資。為此應逐步放寬資歷本流出限制,形成完善的"走出去"支持促進體系,加強對海外投資各種風險的監(jiān)測、預警和管理,并為海外投資企業(yè)提供必要的財政和金融支持。
5、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國際收支統(tǒng)計,通過建立全面有效的國際收支統(tǒng)計,對經常項目和資歷本與金融項目交易的狀況、趨勢進行準確的把握和監(jiān)測預警。同時,針對國際收支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制定針對不同情況的應對措施,以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現的大規(guī)模資本異常流動的風險。
信息來源:(新華網)采編: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