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除了從蘇聯成套進口156個重點建設項目設備的“一五時期”之外,中國從未像今天這樣把進口提升到如此重要的地位。盡管擴大進口已經成為當前商務系統(tǒng)的共識,但擴大進口并不等于無選擇地擴大進口一切商品,而是應當本著有利于我國經濟社會持續(xù)、穩(wěn)定、協調發(fā)展的原則,有選擇地擴大進口。
進口變遷昭示新興工業(yè)化國家成長
1994--2006年間,我國年進口額從1157億美元上升到7916億美元,進口商品結構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傮w而言,我國進口商品結構變遷所體現出來的新興工業(yè)化國家色彩日趨濃厚。首先,初級產品在進口總額中所占比重明顯提高,從1994年的14.23%提高到2006年的23.64%,提高幅度超過9個百分點。初級產品進口比重的提高又主要體現在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和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兩類,前者所占比重從6.43%提高到10.51%,后者所占比重從3.49%提高到11.24%,從一個側面表明我國作為“世界工廠”的作用明顯上升。
為了保護我國環(huán)境,實行不可再生原料戰(zhàn)略儲備,我們應當進一步增加進口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和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壓縮使用國內木材、礦產。今年第一季度我國從傳統(tǒng)的煤炭凈出口國轉為凈進口國,就是一個可喜的變化。
在初級產品中,食品及活動物進口規(guī)模雖然成倍提高,但在進口總額中占比從1994年的2.70%下降到了2006年的1.26%。未來我們還需要有秩序地擴大進口食品,特別是一些有助于豐富國民生活的農林產品、土地密集型農產品和高耗水農產品,但在擴大進口農產品的同時,我們必須通過國內生產保證基本的食品安全。
機械設備進口與抑制貿易順差
在工業(yè)制成品進口中,占比下降的主要是按原料分類的制成品,占比從1994年的24.28%下降到了2006年的10.99%,包括皮革、皮革制品、橡膠制品、紙張和紙制品、紡織服裝、鋼鐵、金屬制品等等,這些正是目前我國出口品中最具優(yōu)勢的類別。可以明確,這類商品擴大進口空間有限。機械及運輸設備在進口總額中占比變動還不足1個百分點,由于其進口增長絕對值較大,且與其相關的服務進口容量大,更能抑制貿易順差和整個經常項目收支順差增長,又有利于我國企業(yè)提高技術水平,鞏固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應當是我國擴大制成品進口的重點。
未來擴大機械及運輸設備進口伴隨著該類別商品進口方式和進口內容的升級。加工貿易主導特征在機電產品貿易中表現得特別突出,我們大量進口零部件和中間產品,經過廉價勞動力的簡單組裝,然后大量出口,以至于電子元器件進口額在2001~2006年間從237.2億美元提升到1423.3億美元,2006年電子元器件貿易逆差達945.9億美元。即使是在追求平衡國際收支的背景下,我們也不能認為這種逆差對我們是好事,轉變增長方式就是要改變這一特征,提高一般貿易在機械及運輸設備進口中的比重,讓機電產品進口更多地表明我國企業(yè)技術裝備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廉價勞動力簡單組裝規(guī)模的擴大。在擴大機電設備進口時,要增加引進技術和設備消化吸收預算,包括引進專家。
我國技術裝備進口的規(guī)模、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發(fā)達國家對我國的出口管制和要價??紤]到在經濟發(fā)展的不同時期,發(fā)達國家政府和企業(yè)在向我國出口技術和高級技術裝備方面的表現不同,擴大機電產品進口并不僅僅是今年、明年的事情,而是一項將要奉行較長時期的政策。
信息來源:( 商務部 )采編:李雅